行业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
时间:2024-01-15 10:37:00 阅读:1282 整理:长沙市场调查公司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淡水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海水淡化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政府对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控制的重视也将为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未来,海水淡化技术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谓海水淡化。 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以及碳酸铵离子交换法,应用反渗透膜法及蒸馏法是市场中的主流。
海水淡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全球有超过18000个海水淡化厂,年淡化海水数量达到超过那达慕希尔吨,年均增速为10%至15%。海水淡化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淡水来源之一,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如中东地区,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淡水补给方式。
我国海水淡化从1958年电渗析海水淡化开始,经过60多年几代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基本成熟,并逐步建立了我国海水淡化产业体系。近十多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大连、唐山、日照、舟山等沿海严重缺水城市和海岛地区着力推进海水淡化在石化、核电、钢铁等行业应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已经为缓解我国资源性缺水和水源性缺水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海水淡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高度重视海水淡化工作,海水淡化作为重要内容已被列入国家规划中。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并日趋完善,且随着装置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步,及水价机制的改革,利用淡化海水已具备大力发展的经济条件。淡水危机及成本优势的逐渐显现使得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化进程加快。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人均不到22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90%城市地下水受不同程度污染。
随着淡水资源的紧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目前中东国家中的沙特、以色列等国家70%的淡水资源来源于海水淡化,美国、韩国等也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海水淡化,就是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的技术过程。海水淡化已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是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4,作为确保我国淡水资源的一项战略措施,海水淡化产业将会得到蓬勃发展。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t,占世界第6位,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第88位。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海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淡水资源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存在诸如淡化成本较高、能量消耗巨大、“碳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等弊端。这些因素限制了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和推广。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不断成熟,成本已大幅降低,光伏等优势产业与海水淡化技术相结合,使得直接利用太阳能加热海水进行高效淡化处理成为可能。
我国近年来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通过兴建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基地、将淡化水接入市政管网等举措,有效地补充了淡水资源。如山东省青岛市建成海水淡化厂,总规模超过每日30万立方米,主城区居民生活用水近十分之一来自淡化海水。唐山海港海水淡化项目建成,以5万吨/日的海水淡化项目正式向用户供水。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44个,工程规模1856433吨/日,比2020年增加了205350吨/日。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9个沿海省市。海水淡化,已经成为我国淡水资源有效补给的重要渠道。
海水淡化作为一种稳定的水资源增量技术,已逐渐成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我国海水淡化主要用在工业领域,其次用在市政领域。我国海水淡化所产生的淡化水64%用于工业领域,其中36%用于电力、12.5%用于石油和化工、9.8%用于钢铁、其余5.7%用于其他高耗水工业领域;市政供水规模相对较小,占海水淡化总规模的36%。
海水淡化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我国高度重视海水利用工作。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海水淡化利用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从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水平、完善政策标准体系、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安排。
《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25万吨/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万吨/日以上,海岛地区新增20万吨/日以上。海水淡化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关注公众号:
华夏经纬数据科技
更多调研资讯>>
本站文章内容以及所涉数据、图片等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经纬立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66777香港现场直播享有最终解释权。